握固是道家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印。将大拇指扣在手心,指尖位于无名指(第四指) 根部,然后屈曲其余四指,稍稍用力,将大拇指握牢,如攒握宝贝一般。为什么是无名指根部呢?古人认为,此处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,中医学理论也提出“肝主握”。我们看新生的小孩子肝经气特别充足,小孩子出于自保,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“固魂”。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,却是“肝魂尽失,撒手而去”。大拇指触不到无名指指根的,可以放在中指指根处。

握固的人不易受到外邪的伤害,可以如赤子,在修行的过程中回到自己的本源;还可以抵御外来的邪气,在冬天如果穿得少了,容易伤风的时候,用握固的方法,少说话,可以抵抗寒冷,防止寒邪入侵。握固还精补脑法就是根据道家握固原理设计的功法,常练对人有益无害。

握固还精式:经常修炼此功法不但能还精补脑,改善脑供氧不足症状,如精神委靡、嗜睡等,而且对调整人体内分泌也有很好的作用。其练习方法如下。

1、盘坐,持握固手印置于膝上,舌抵上腭,微微提肛,面含微笑,养气3分钟。

2、用鼻把气吸满,直至胸腔肺叶打开,憋气。用意念把气从 “会阴穴”上移至“神阙”(肚脐),意想气至肚脐内3寸。整个过程是憋气的状态,坚持9 秒或者18秒。如果还能继续憋气,就想象气绕着神阙顺时针转1~3圈。

3、能憋到18秒者,可继续做第二阶段“加先天罡气”,在刚才憋气的基础上,用“咝字诀”(用嘴微微、短促地吸, 发出“咝”字音,同时腹部呈放松状态,发音时腹部鼓起。)再冲击一下。此时,用力收小腹提肛。做不到不要勉强,练习过程中不要超过自己的极限,要循序渐进。

握固补脑式:使吸入清新之气在头部周流,有效达到还精补脑、使大脑立刻舒适清醒的目的。

1、握固,把气吸满,使肺部充盈,头部缓慢地后仰。后仰过程中,不断地吸气,后仰到极限。

2、然后想象吸人的气体从鼻部上行到头顶,经百会穴流向后脑(玉枕穴),再转回—厂颌(承浆穴),回流到鼻腔,旋转3 圈,最后到头顶(百会穴)不动。

3、守住百会穴时,心里默念3遍:“还精补脑,还精补脑,还精补脑”,然后再将头部缓缓放平。

注意这个过程中吸气是不断的,即使不能再吸了,也要意想着在吸气,而不是在呼气或者憋气。每次练习最多不超过 6遍,就能达到清醒头脑的效果。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,收摄精气。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。大补元气。每天只做握固也可很好的补元气。

每次做提肛运动50次左右,对全身其它慢性病也有一定的调节治疗作用,对冠心病、高血压、下肢静脉曲张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和预防效果。

道家十二段锦的修练方法

第一段锦 闭目冥心坐,握固静思神

盘腿而坐,紧闭两目,冥亡心中杂念。凡坐要竖起脊梁,腰不可软弱,身不可倚靠。握固者,握手牢固,可以闭关却邪也。静思者,静息思虑而存神也。

方法:盘腿坐在蒲团 (或大方凳或床上) 上,轻闭两眼, 舌舔上腭,摒除心中杂念,调息(轻细无声)10分钟。坐姿要求身体正直(脊梁挺直,腰不可软),身不可向后倚靠。

注:握固,气功修炼中,手的一种姿态。握固的方法是,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,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,四指齐收于手心。

静思:是静思息虑,神不外驰。

注意事项:学练此功者,每月阴历三十日晚上不要练功,饮食宜清淡,富有营养,夜晚练功后如感到腹饥,应吃点东西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简介与说明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“十二段锦”又称“文八段锦”、“坐式八段锦”,是中国古代养生方法的杰出代表,

受到明、清众多医学家、养生家的大力推崇,清代时即被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作为主要练功内容之一,此后逐渐被广大练功者采用,作为内功锻炼功法之一。

“十二段锦”原见于明代朱权(仙)《活人心法》中, 名为"八段锦导引法"。后冷谦《修龄要旨》中称之为"八段锦法",但实际内容与一般所称的"八段锦"有很大的不同.由于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势,所以又有"坐式八段锦"之称。清代徐文弼《寿世传真》中将此法易名为"十二段锦",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。咸丰年间,潘《卫生要术》据徐氏本收录,并略加增删。光绪年间王祖源改《卫生要术》为《内功图说》。

“十二段锦”之功法虽然简单,但健身益寿,抗老防衰之功效显著。她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,将医疗、运动、养生有机地结合起来,以提高生命质量、完善生命状态为基本目标,提介通过自我的运动、锻炼,来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。“十二段锦”的养生思想,系统反应了中国传统养生道法自然、内外兼修的锻炼原则。尤其是对于放松身心有良好作用。

“十二段锦”由十二段动作组成,动静结合。其中,静功锻炼内容包括入静、冥想等,动功锻炼内容包括坐式运用及自我按摩。练习时呼吸、导引意念相互配合,动作柔和、自然,顺畅,形神兼备。

全套动作简单、明了,易学易练。适合不同年龄的人锻炼。长期坚持锻炼可有效地增进身体健康,达到防病强身的作用。长于对患慢性、虚弱性疾病者的调摄,有助于神经衰弱、慢性气管炎、食管炎、慢性胃炎、冠心病、肺气肿、溃疡病、胃下垂、腰肌劳损、慢性肾炎、肾虚腰痛等患者的康复。也可根据局部疾病重点选练数节。如耳鸣、耳聋可选练第一、二、三节;心火旺者可选练第一、四、七节;五劳七伤可选练第一、九节;腰背疾病,可选练第一、十节。

总 诀 闭目冥心坐,握固静思神。扣齿三十六,两手抱昆仑。左右鸣天鼓,二十四度闻。微摆撼天柱,赤龙搅水津。鼓漱三十六,神水满口匀。一口分三咽,龙行虎自奔。闭气搓手热,背摩后精门。尽此一口气,想火烧脐轮。左右辘轳转,两脚放舒伸。叉手双虚托,低头攀足频。以候神水至,再漱再吞津。如此三度毕,神水九次吞。咽下汩汩响,百脉自调匀。河车搬运毕,想发火烧身。旧名八段锦,子后午前行。勤行无间断,万病化为尘。 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,要依次序,不可缺,不可乱。先要记熟此歌,再详看后图,及各图详注各诀,自无差错。 道家十二段锦始于明代,但那时候还只有八段,所以叫做“八段锦导引法”,之后又被改名为“八段锦法”,但是里面的内容却与之前的有很大的不同,由于动作全部是依靠坐着来完成,因此又称为“坐式八段锦”。到了清代,学者徐文弼将“八段锦”的几个动作进行拆分,变为十二段,因此改名为“十二段锦”,并且对每个动作进行注释说明。清代咸丰年间,道家气功爱好者将道家“十二段锦”进行部分的删减。到了现代,《道家十二段锦》的内容便基本定型。

道家十二段锦的修练方法 第一段锦

闭目冥心坐,握固静思神。

方法: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,轻闭两眼,舌舔上腭,摒除心中杂念,调息(轻细无声)10 分钟。坐姿要求身体正直(脊梁挺直,腰不可软),身不可向后倚靠。

“握固”是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。握固的方法是,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,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,四指齐收于手心。

“静思”是静思息虑,神不外驰。

第二段锦

叩齿三十六,两手抱昆仑。

方法: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,有固齿的功能。“昆仑”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(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)。呼吸9 次,气息微微不使有声(与叩齿同时做) 。

第三段锦

左右鸣天鼓,二十四度闻。

方法:上式毕,呼吸9 次。放下所叉之手,两手掌掩在两耳处,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,弹在后脑上,状如击鼓(此即气功术语之“鸣天鼓”),左右指同时弹击24 次。

第四段锦

微摆摇天柱。

方法: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,肩也随之左右摇摆,各24 次。

“天柱”就是后颈,颈椎统称“天柱骨”。

第五段锦

赤龙搅水津,鼓漱三十六,神水满口匀。一口分三咽,龙行虎自奔。

方法: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,使生津液,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,要汩汩有声。

“神水”指津液;“赤龙”指舌。

第六段锦

闭气搓手热,背摩后精门。

方法:吸气一口,停闭不呼出,两手互搓至发热,急分开摩擦背后“精门”,一面摩擦一面呼气,反复练26 次,做完后收手握固。

“精门”即后腰两边软处——肾腧。

第七段锦

尽此一口气,想火烧脐轮。

方法:吸气后闭气,用意念引此气向下行至神阙,觉神阙穴发热后,则将气由鼻徐徐放出,如此做21次。

“神阙穴”即肚脐,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。丹田并不是一个点,而是一片、一个区域。

“以意引导”即心中暗想之意。初学者若是气不会行,可用手指点在脐下,以加强条件反射,练习既久,气自会下行。

第八段锦

左右辘轳转。

方法:弯曲两臂,先以左手连肩圆转(用摇辘轳状) 三十六次,然后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。

第九段锦

两脚放舒伸,叉手双虚托。

方法:两脚自然前伸,两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。托时要用力,好似向上托举重物一般,托后缓缓放下,收于额前,连续上托9次。

第十段锦

低头攀足频

方法:两手向前伸,握住双足,用力扳,扳时身体向前倾,头向下低12 次,做完后仍收腿盘膝而坐,收手握固。

此式抻筋拔骨,壮腰健肾。

第十一段锦

以侯神水至,再漱再吞津。如此三度毕。神水九次吞,咽下汩汩响,百脉自调匀。

方法:舌抵上腭,闭目静坐,待津液满口时,再鼓漱三十六次,作六次咽下。前次一度(即第五段锦),此次两度,所以说:“如此三度毕,神水九次吞”。

第十二段锦

河车搬运毕,想发火烧身。金诀十二段。子后午前行。勤行无间断,万疾化为尘。

方法:意念脐下丹田似有一团热气(初练此功时,脐下热感不明显,一般练功百日后,就会有明显的感觉,这时真的产生了热气团,并非只是意念)将此热气引导下行,冲过会阴穴,过尾闾,沿后背上升腰间命门穴,再升至脊背、后脑(玉枕穴)、头顶心(百会穴),然后顺着两太阳穴、经耳根前面颊、降至喉头、心窝(膻中),再下行至神阙,归于下丹田。存想此一团热气如发火烧身,行至何处,热至何处,一吸一呼,可存想热气从身前到身后,上升头顶,再沿任脉降下,完成一个循环。这最后一式初练时,每次5—10 分钟,随着功夫的逐步加深,时间自然会延长,能坐多久就坐多长,实在坐不住了,就收功,缓缓睁开双眼,下坐,再散步几分钟就全部练完了。

所谓“子后午前行”,是指最好在子时(23-01点)以后午时(11-13点)之前修炼。因为古人养生理念的根本之一是阴阳学说,认为人体的运行应该符合天地中阴阳二气的变化。子时到午时正是由阴转阳的过程,正是有柔弱到强健的过程,符合“生”;而由午时到子时,则是由阳转阴,由强健转为柔弱,却是不符合锻炼养生的目的了。从中国传统气功中的养气来说也是上午最好,一般下午只适合静坐冥思。

以上系通身合总,行之要依次序,不可缺,不可乱。此功访自释门,以禅定为主,将欲行持,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,屏去纷扰,澄心调息,自神气凝定,然后依次如式行之,必以神贯意注,毋得徒具其形。若心君妄动,神散意驰,便为徒劳其形,而弗获实效。初练动式,必心力兼到;静式,默数三十。数日渐加增至百数为止。日行三次,自二十日成功。气力兼得,则可日行两次;气力能凝且坚,则可日行一次,务至意念不兴乃成。

卫生要术十二段锦:

余生而幼弱,药不去口,先大夫常患之。道光甲午,年十三,随侍在江西督粮道任。其时有卫守备莱阳周嘉福者,善拳勇,习易筋经。先大夫使教余未几一年,颇健饭力,能举十钧物。岁辛丑归里应试,又从莱阳徐全来游,尽悉其技,后以习举业遂中辍。咸丰甲寅,从先兄滞迹关中,识临潼人周斌周乃关中力士,最有名,余习与之游。又偕往河南,诣嵩山少林寺,住三越月,尽得其内功图及枪棒谱以归。嗣及服官,时方多事,中外行役,戎马驰逐,忽忽至今,垂四十年。余老矣,无能为也,一麾出守,六载边城,入权大郡,公牍如织。每追随长官后,步履尚轻健如少年,趋跄拜跪,未尝失仪向之得力,从可知矣。去岁,同年吴县潘尚书,以其家蔚如中丞所刻《卫生要术》一册寄余。摹刻甚精,审视之即余少时之所业内功图也。回首前游,如梦如昨,六十老夫,忍俊不禁。爰重摹一帙,以示后学,勉力务之,振衰起懦,是余之现身说法也。摹者德州武通守文源,刻在成都郡斋,并复其本书原名,曰《内功图说》。

光绪七年福山王祖源老莲记

原夫人之生死,病之轻重,必先视元气之存亡。所谓元气者何?五脏之真精,即元气之分体也。而究其本原,《道经》所谓丹田,《难经》所谓命门《内经》所谓七节之旁有小心,阴阳开辟存乎此,呼吸出入系乎此,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,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,此中一线未绝,则生气一线未亡,胥赖乎此。人之脏腑、经络、血气、肌肉,一有不慎,外邪干之则病。古之人以针灸为本,继之以砭石、导引、按摩,酒醴等法,所以利关节、和血气,使速去邪,邪去而正自复,正复而病自愈。平日尤重存想乎丹田,欲使本身自有之水火得以相济,则神旺气足,邪不敢侵。与其持疾痛临身、呻吟求治莫若常习片刻之功,以防后来之苦,虽寿命各有定数,而体气常获康强于平时矣。兹编取丰城徐鸣峰本,参之医经各集,而略为增删。凡于五官四体,各有所宜按摩导引者,列之于分行外功内,任人择取行之。仍取前人所定,合行十二段法,载于歌诀,俾得照依次序,遍及周身。此皆尽人可行,随时可作,功简而赅,效神而速,不须侈谈高远而却病延年,实皆信而有征,即老子、赤松子、钟离子所载节目,亦不外此。诚能日行一二次,无不身轻体健,百病皆除,从此翔洽太和,共登寿域,不甚善乎。爰泚笔而为之记。

咸丰八年孟冬古吴潘霨伟如甫书于长芦节署。

卫生要术十二段锦:总诀

闭目冥心坐,握固静思神,叩齿三十六,两手抱昆仑;左右鸣天鼓,二十四度闻,微摆撼天柱。赤龙搅水津;鼓漱三十六,神水满口匀,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;闭气搓手热,背摩后精门,尽此一口气,想火烧脐轮;左右辘轳转。两脚放舒伸,叉手双虚托,低头攀足频;以侯神水至,再漱再吞津,如此三度毕,神水九次吞;咽下汩汩响,百脉自调匀,河车搬运毕,想发火烧身;旧名八段锦,子后午前行,勤行无间断,万疾化为尘。

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,要依次序,不可缺,不可乱。先要记熟此歌,再详看后图,及各图详注各诀,自无差错。十二图附后:

十二段锦第一图【闭目冥心坐,握固静思神】盘腿而坐,紧闭两目,冥亡心中杂念。凡坐要竖起脊梁,腰不可软弱,身不可倚靠。握固者,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。静思者,静息思虑而存神也。

十二段锦教学视频

注意事项

“十二段锦”之功法虽然简单,但健身益寿,抗老防衰之功效显著。十二段锦适合于患慢性、虚弱性疾病者的调摄。有助于神经衰弱、慢性气管炎食管炎、慢性胃炎、冠心病、肺气肿、溃疡病、胃下垂、腰肌劳损、慢性肾炎、肾虚腰痛等患者的康复。

十二段锦动作动静结合。其中,静功锻炼内容包括入静、冥想等,动功锻炼内容包括坐式运用及自我按摩。练习时呼吸、导引、意念相互配合,动作柔和、自然,顺畅,形神兼备。全套动作简单、明了,易学易练。适合不同年龄的人锻炼。长期坚持锻炼可有效地增进身体健康,达到防病强身的作用。

最后提醒学练此功者,每月阴历三十日晚上不要练功,饮食宜清淡,富有营养,夜晚练功后如感到腹饥,应吃点东西,练功前要解大小便,练功时要解开腰带。另外,练功后不可洗脸洗脚(在练功前洗)。